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44节(1 / 2)





  还有那海带与翡翠枣等海产品,这可是餐桌上的美食啊,哪怕是平时舍不得吃这些的人,过年也得买回家去尝个鲜!

  -------------------------------------

  临海县想要转临海市,有两项很重要的指标,一项是工业化产能指标,一项是人口指标。

  林国栋最近忙着进泉城向省委述职,汇报临海市这一年内的发展状况,每天晚上都是十一点之后才能回家,叶知秋担心家里三个孩子,只能把活儿带回家去做。

  她在算财政的各项数据报表。

  正大食品厂旗下的四季养生粥分厂、光明奶糖厂、海产品厂在这一年内的表现能够打满分了,仅仅死四季养生粥分厂的工业化产能收益数据就达到了县转市的数据标准,加上后面两个分厂以及农业产能数据、渔业产能数据,临海市的工业化产能收益是标准的十一倍。

  叶知秋看着算出来的那个‘11’,觉得有些不大真实,又认认真真地去算了好几遍,最终确定数据无误后,脸上笑得像是开了花一样。

  工业化产能指标还有一个百分比,就是算工人占全市人口的百分比,以此来大致估算工业化进程的完成程度。

  临海市的这个指标更漂亮,百分比居然达到了百分之七十六,远超博山省省会泉城。

  在其它市的工业化进程百分比都不到百分之十的年代,临海市的工业化进程百分比如此突出,离不开新建的那些厂子,再者就是临海市的人数本来就只是一县的人数,包袱压力不大,想要割掉落后的尾巴,难度不大。

  最秀的地方在于,临海市在务农人口不到百分之二十五的前提下,实现了全市的大丰收,单位面积内的农业产能远超隔壁的沂南市与博山市。

  至于人口指标,叶知秋就有点‘避重就轻’了,她计算了人均单位产能,一个远超同期的数据,可人口总数就有点拿不上台面了……毕竟临海市只有原先一个县的人口,而县与市的人口规模存在一道天堑。

  “相信上面的领导会谅解的吧……”

  叶知秋将整理好的财政材料给了林国栋,林国栋又将自己准备的市政汇报材料拿出来给叶知秋看,希望叶知秋能给他提提意见。

  叶知秋翻开林国栋准备的材料,只是简单扫了一眼,就感觉有些腮帮子疼。

  “真不愧是狗直男写的材料,太硬核了……”

  在关于市政交通方面,林国栋写的是实现了市区内所有主干路面的全部硬化,并实现了‘村村通’的目标,来年工作计划为实现市区内的危房排查与改造工作,修建沿海防潮防浪防台风的设施。

  在关于人口就业方面,林国栋直接甩上了工人阶级占总人口的比例,还将工人阶级所得到的薪酬也贴了上去,计算了临海市人均年收入,来年工作计划是全面实现全市人口的脱贫攻坚战。

  在关于社会保障方面,林国栋列出来的证据是临海市人民医院接待的病人数目以及临海县内各类学校的开设情况,他还特地强调了‘扫盲班’与‘工人上岗培训班’。

  扫盲班面向那些完全不识字的文盲,建设目的是让文盲也能跟得上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不被时代所遗弃;工人上岗培训班面向那些打算通过招工考试进入工厂的青年,学习的内容要更多一些,立在培养能够胜任生产线工作的工人,起码读个数据测个温度计算个一百以内的加减乘除不能出问题。

  ……

  一桩桩、一件件的成绩放在一块儿,那叫一个秀啊!

  而且是相当硬核的秀!

  叶知秋隐隐约约觉得这样做有些不大好,毕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可是看林国栋那一脸的荣光,也就没多嘴扫兴。

  她觉得,说不准这个时代就喜欢这种‘力争上游’的作风呢?

  林国栋精神抖擞地搭着正大食品厂的送货车去了省城,慷慨激昂地陈述了临海县转市这一年来的发展与变化,成功地给自己拉满了仇恨。

  省委的人看着林国栋交上来的材料,也是一阵心惊。

  这临海县真是龙腾之地?几个偏僻的海边小渔村聚成的小县城,怎么可能创造出这样的奇迹来?

  巴掌大的地方,创造出来的工业化产能居然达到了全省的百分之六十九,差一点就达到百分之七十了,这岂不是说,单单一个临海市,就顶的上全省其它市的工业产能的两倍还要多?

  “林市长,你交上来的这份材料……没有作假吧,这不太符合常理啊!”

  第73章 尾巴

  林国栋参加的这场述职会议是东山省内部开的, 不止各个市的市-长在开,各个市下辖的县城的一把手和二把手也都到了,坐了满满当当一个礼堂。

  连着话筒的大喇叭在会场中嗡嗡的想, 林国栋的声音掷地有声,句句敲击在那两位前年才从临海县调走的原县-长与原书-记心上。

  那两位坐在椅子上, 如坐针毡, 坐立不安,总感觉头顶上悬了一把大刀, 随时都可能掉下来砍了他们的头。

  他们早就知道林国栋有本事,一个空降下来的无实权副县-长, 一边与他们两位周旋, 一边给民众干实事,凭借仙台罐头厂破产重组事件一下子成为了领导眼中的红人, 从副县-长直接高升成为县-委书-记。

  林国栋做县-委书-记的那一年,不仅仙台罐头厂变更为正大食品厂,还办起了光明奶站,短短一年事件,正大食品厂就做成了比原先的仙台食品厂规模更大的食品厂,光明奶站虽然没在那一年成气候,但现在回过头来看,似乎从一开始, 光明奶站就是为光明奶糖做准备……

  “嘶, 林国栋看着年轻,没想到这谋划可够深远!”原县-长低声同原县-委书-记说。

  原县-委书-记一脸凝重, “谋划深远不算什么, 他身上最可怕的是, 每走的一步, 都走得刚刚好。没有一步是多余的,没有一步走出丁点儿偏差。谁特娘之后再和我说营房里出来的人都是没心眼的武夫,我一口浓痰喷他脸上!瞧瞧这林国栋,心眼比谁少了?”

  原县-长深以为然地点头,他抬起头悄悄瞅了一眼会场内的人,发现泉城的市-委书-记和市-长的脸也黑得可怕,突然就找到了安慰。

  “快瞧瞧泉城那边的老耿和老于,他们向来都是省内的头筹,结果这次没临海市给拔了头筹,还狠狠按在地上打了脸,老耿和老于想要平平稳稳地从这个位置上退下去,怕是难。”

  原县-委书-记闻言,也抬头看了一眼,然后缓缓摇头。

  “老耿和老于如果要拿泉城和临海市比,那在我看来就是完全的给自己找不痛快。临海市是什么性质,咱心里不明白吗?那就是一个试点,他林国栋正在做的事情,上面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揣着明白装糊涂,就想看看这么一个特区试点能不能试出个名堂来。”

  “如果真试出名头来,林国栋的未来绝对不会局限在这个东山省,如果试不出来,林国栋的下场绝对好不到哪里去。我们要是敢把临海市的那一套照搬到我们的地界儿去,咱俩再见就得去泉城吃牢饭了。”

  原县-长却有不同的看法,“是,临海市是特区,可如果真要细究的话,就算拿着放大镜去看林国栋做的事情,哪件违背了我们的纲领?这才是他这个人最厉害的地方,擦边球打得出神入化。只要不乱扣帽子,一滴脏水都泼不到林国栋身上去。”

  “哎,后生可畏,这政治意识,这政治敏锐性,还有那胆量,我回炉再造一番也没有。”

  台下的人嘀嘀咕咕,都在谈论林国栋这么一号‘猛人’,台上的领导见林国栋嘴角的笑有些扎眼,翻了翻手里的文件,开始给林国栋泼凉水。

  “林市-长,你们临海市的发展,虽说还属于东山省管,但你们是高度自主的,我们不好进行太多的干涉。当然,你这做出来的成绩也相当漂亮,也没啥好挑剔的。就是这临海市的人口规模问题,你是不是得想个办法解决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