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6节(1 / 2)





  苏寒去街面上寻了一圈的铺子,大都是国营的,估计到年底就算要租也只能租家民房来用。

  为此苏寒特意找了之前帮着拉东西的那个大爷,问问看临街的哪家有意向出租。

  “最好是能直接买下来。”

  苏寒怕麻烦,以后租金肯定越来越高,她既不想当冤大头被人宰,也不想做些让人厌烦的扯皮。

  “我帮你问问,放心好了,只要政策允许,肯定有人愿意出租。”大爷保证道,这么些年苏寒也跟他打过不少交道,为人热忱的很。

  找铺子的活交给大爷之后,苏寒就没再管,她还有一个更加重要的任务,就是寻到一个可靠的供货来源,布料要好,最好能定制。

  她先找方大嫂了解了纺织厂的情况。

  “机器每天都没停过,就我们这小县城,供不应求着嘞。”方大嫂颇为自豪道。

  苏寒心想,再等半年试试,到时候外面的布料涌进来,又便宜质量又好,价格冲击之下,本地的纺织厂估计很难生存。

  “能不能让我去看一看,过段时间想订一批布。”苏寒跟方大嫂说,布料如何还是要亲手摸一摸才知道。

  方大嫂干了这么多年,早已是个小领导,这点权利还是有的。

  不过听说苏寒要买布,就诧异的问:“你买这么多布料干什么?倒买倒卖估计是不行的。”

  “这不是都说要改革吗?到时候看看能不能做点小买卖,两个孩子渐渐大了,挣点钱补贴家用。”苏寒笑着说道,最近有许多摆摊的都没人管了,买东西方便了许多。

  方大嫂还是不太乐观,“谨慎点好,别又被割了尾巴,这政策谁知道哪天又变了。”

  她的好意苏寒都懂,只是清楚的知道未来走向,不至于再缩手缩脚。

  看了布料,苏寒觉得还凑合,走高端市场肯定不行,可以先用来打开局面,后续再找靠谱的厂子供货也可以。

  见这边没了声响,方大嫂还当她被说通了不再折腾,每天如往常一般管孩子做家务。

  这天放了学,昭昭突然找妈妈要钱,苏寒就问她要来干嘛。

  “我想买皮筋玩儿,我们班的春燕就有一根,可宝贝了,一次都不借给我们。”

  小丫头平时很懂事,可能听多了周围大人的谈话,总觉得家里养她和哥哥花费很多,因此从不乱花钱,难得开一次口,苏寒自然满足她。

  小姑娘拿了钱立刻跑出去买了一根,回来就召集小伙伴一起玩跳皮筋。

  苏寒站旁边看了一会,心里感慨,也不知道这玩意是怎么做到南北统一,哪怕隔了半个世纪之后还是一样的玩法。

  就连平时的跳绳、丢沙包、翻花绳、跳格子都是惊人的相似,基本上都是苏寒小时候玩剩下的。

  陆荀是知道苏寒的打算,这段时间见她又是找铺子又是跑纺织厂,就问她:“家里的钱还够不够,实在不行就买个院子。”

  苏寒点头说:“我也这么想的,正让人打听,家里的钱足够的。”

  这么些年其实陆荀的工资并没有花多少,再加上之前苏母给的,苏寒手里的钱可不少,买个院子绰绰有余。

  最近苏母特别忙,小儿子苏致和如愿考上了军校,学校就在京市,平时回家的次数多了,就有许多上门做媒的。

  苏母挨个看了,真没有几个满意的,有几个曾经下过乡的知青,都已经结过婚又抛夫弃子,如果不仔细打听,还真被他们蒙蔽了。

  “你说说,这都叫什么事,”苏母气的不行,自家儿子是年龄大了,但也不能这么欺负人吧。

  苏致和倒是一点不在意,和人见了面就基本不再联系,军校里管的严,他能回家的时候很少。

  苏父宽慰她:“这事不急,急也急不来,我拖老战友帮着打听打听,看谁家姑娘还没嫁,年纪小点也无妨。”

  也只能如此了,他这个年龄想找同龄人基本没有可能。

  大爷帮苏寒找了几处院子,苏寒过去看了看,基本都是破败的不行。

  只有一处临街的院子还可以,可是房主人家不卖。

  苏寒不得不让大爷帮着再寻寻。

  一直到年关,才终于找到一处合适的铺子,位置挺好,就是院子特别小,只有一个厨房不能住人。

  这个苏寒倒无所谓,前后看了看,感觉还行,当即拍板定下,各种手续办下来,房子就易主了。

  第101章 战事

  店铺装修很快,没有找外人,陆荀自己就搞定了。

  自家的铺子可以随便折腾,屋顶四周装了好几盏灯,墙面重新刷白,苏寒又特意订了一面试衣镜摆在店里。

  按照苏寒的要求,陆荀在两边墙上钉了很多挂衣勾,有长有短相互交错,每个上面挂了一排的衣架。

  陆荀忙了几个晚上,又在店铺后面的小院子里收拾出来一个厕所,店面基本就装修好了。

  这次苏寒再跑纺织厂,方大嫂的态度已经完全不同于之前,最近南边过来许多不要票的便宜布料,冲击的小县城纺织厂订单寥寥无几,厂长急的不行,往常都是公对公的交易,现在私人想进货也可以。

  苏寒如愿拿到一批布料,直接让人放到店里,找来马桂兰和刘嫂帮忙,把缝纫机也搬了过来,门一关,几人就在里面忙活。

  衣服的款式苏寒早已熟记于心,闭着眼睛都不会裁错。

  她这边一裁好,马桂兰就踩着缝纫机开始缝,之后刘嫂再给缝上扣子,三人分工合作又都是熟手,速度快的很,没几天的功夫就做出来不少衣服,足够应付年前这段时间的。

  街面上的铺子如雨后春笋般一家家开了起来,苏寒把衣服一一挂上,空白的地方挂了许多自己手绘的风景画作为装饰,竹篮里养着的绿植也摆的随处可见。

  只一挂鞭炮预示着有新店开业,第一天人很少,苏寒就和马桂兰坐着织毛衣,一点不着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