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4节(1 / 2)





  “是要生了,听说搬到她妈那住了,聪聪和他弟弟每天就去他姥姥家吃饭,这都快半个月了吧。”

  苏寒算着日子也就这几天,等生了得准备点东西上门看望看望。

  两人顺便又买了些红糖和鸡蛋。

  回到家,苏寒熟练的把布给裁了,缝纫机上过一遍,没几分钟一件衣服就出来了。

  “这个布真好,摸着滑滑的,我看街上人家都这么穿。”马桂兰拿着衣服爱不释手。

  苏寒笑了笑,其实她还是更喜欢纯棉的料子,穿着舒服还透气。

  临近77年,街面上戴着红袖章的人少了许多,听说最近革委会倒台了不少人。

  京市作为各项政策的首发站,已经率先做出了一些改变。

  苏父每天忙的脚不沾地,十年浩劫,人才凋零的厉害,恢复高考迫在眉睫,只是目前还在商榷。

  苏母给他倒杯水,问道:“真的能恢复高考?那致和还能不能考,这孩子小小年纪一个人去了那么远的地方,不知道吃了多少苦,虽说现在升了连长,但总归是学点知识前程才更好。”

  苏父叹了口气:“应该能考,那一代的孩子都吃了不少苦,总要给人向上的希望。”

  老两口被接回京,不光恢复了原来的职位,国家还把这么多年的工资补发了,现在手里的钱还真不少。

  苏母把钱分成三份,跟苏父说:“过年小寒不知道能不能回来,回来就给他们姐弟三个分了,不回来我给她汇过去,省的搁手里遭人惦记。”

  这个遭人惦记自然就是指的大儿子苏建军,苏父冷哼一声:“你别搭理他,我看他敢不敢上门。”

  自从上次被父亲警告,苏建军确实不敢再上门,不然苏父真的会叫警卫员把他赶出去,不过他也没放弃,经常使唤孩子在单位门口堵苏母。

  面对孙子孙女,苏母再是如何也狠不下心,大儿子可能因此看到了希望,经常借此机会找苏母联络感情,话里话外却是诉苦多一些,无非就是孩子大了要娶媳妇了,手里钱不凑手。

  苏母还有什么不明白的,这是又盯上了他们手里这点钱,当即就灰了心,谁来也不搭理。

  “蹦跶不了多久了,老史快要倒台。”

  老史就是苏建军的岳父,当初还想拉着苏父下水,可惜被苏父提前识破并借此躲的远远的。

  入了冬,一家四口换上崭新的棉衣。

  成成和昭昭又长高了一截,苏寒找方大嫂换了些他们厂里的瑕疵布,给俩孩子从里到外换了一身,昭昭可臭美了,非要苏寒给她在袖口缝个小花。

  成成是穿啥都行,新衣服没穿两天就被摔个破洞,苏寒给他打个补丁,他也不在意还说好看呢。

  人家现在自行车骑的贼溜,有什么跑腿的活都抢着干,每次剩下几分钱苏寒也没找他要,他就攒着买了连环画,一帮小孩传着看,再拿回来边儿都磨毛了。

  放了寒假更是跑的没影,到吃饭才回来,苏寒问他:“今天又跑哪儿玩去了,别去水边知道吗。”

  这个岁数的孩子最是胆子大,就怕他们不知轻重的跑河边。

  “知道知道,我们去爬树掏鸟窝。”

  饭还没吃完,楼下就有小孩来叫了:“成成哥快出来,逮到一直斑鸠。”

  剩下半碗面条吸溜一下就见底了,胡乱擦了擦嘴就要跑,苏寒提醒他:“鞋在阳台晒着呢。”

  这边刚走一个,过了一会又有小孩叫昭昭去跳格子。

  只剩苏寒一个人慢条斯理的吃着饭,午睡起来喝喝茶画画图,家里清静极了。

  眼看要过年了,陆荀又要去出任务,归期不定。

  临走前,苏寒帮他把军装的领子抻平,结婚十年的夫妻俩,感情如越酿越醇的美酒,醉人不自知。

  穿着军装身姿笔挺的陆荀,看着清隽又沉稳,轻而易举的把苏寒抱起来,蜻蜓点水般酌了下就走了。

  他一走,家里似乎也变得空荡荡,苏寒就收拾东西,托人买了几张票,准备带孩子回京市看看老人。

  第99章 云开月明

  再次回到这个城市,苏寒看着周围熙熙攘攘的人群,心境已然不同。

  当年仓促的离开,亲人被迫的分离,十年的艰苦磨练,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苏寒一手拉着一个孩子,先回了陆母那里,过来接人的还是小张,看着母子三人还纳闷呢。

  “行李呢?”

  “就带了点路上吃的,其他什么都没带。”苏寒一摊手,直接上车走人。

  得,这可真利索,小张发动车子,母子三个后排坐着。

  苏寒有些疲惫的靠着闭目养神,俩小孩好奇的东看西看,时不时还问小张:“小张叔叔,那个高高的是什么?”

  “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张朝窗外看了一眼说道。

  “那前面肯定就是□□了,课本上有写。”

  成成伸着头朝前看,他两岁多的时候来过一回,后来跟人吹牛说去过□□,人家问他□□长啥样,他哪里记得,这回倒要好好看清楚。

  到家陆母早已等候多时,热茶热水的备着,一进门就拉住心爱的小孙女,嘘寒问暖一番。

  成成也不在意,自己抱着茶杯咕咚咕咚喝了半杯热水。

  “饿了吧,锅里骨头汤炖了半天了,赶紧盛一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