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4章(1 / 2)





  阿娇摇摇头,冷哼一声道:“不必,我知道了,你且继续关注吧,尤其是那些儒生的底细和日常行为,好好查查。”其他的她不管,可是尚宗法是什么?那就是父权夫权,女人没有半点反抗的权利,一切都是她们说得算,端得好算盘。

  她知道这些儒生一直对外祖母掌权,还有公主翁主动辄养面首的事情不满,认为她们不守妇道,可是男人三妻四妾竟然就正常了。果真如外祖母所说不知道所谓。

  她听母亲说过,外祖母以前对各个学派也都是持开明的态度,容许他们各自著书立说。可是有个叫辕固生的儒生议论朝政不算,外祖母召见他辩论,他竟然不屑的说:“仅妇人论耳。”一副不屑的语气。可见儒生的嚣张。

  这次竟然又卷土重来,虽然最后失败,但是刘彻心中只怕是正确的吧,她也得早作打算。

  楚云看着阿娇脸上有怒色,虽然她不明白那些意思,但是想必是不好的。她一定要好好办好这件事,于是一拱手,道:“诺。”

  三天之后,刘彻果然开始他的大动作。董仲舒入朝后,正事策问董仲舒关于治理国家之事。并征公孙弘为博士,董仲舒为江都相,严助为中大夫。

  九月,立学校官员。

  十月,修雍祠,开乐府,乐曲入礼。

  十一月,以窦婴为丞相,田蚡为太尉。赵绾为御史大夫。王臧为郎中令。

  十二月,设立明堂,改历,依古制定服色,恢复周礼。轰轰烈烈的儒家变革开始。

  刘彻没有闲着,阿娇也是忙得很,整理宫中侍婢资料是耗时又耗力的事情,虽然不是她亲办,但是最后也是要到阿娇这里挨个过目,做到心中有数。有点闲时,她还得看书,到长乐宫问询。

  这个时期长寿宫彻底低沉下去,连带平阳公主和隆虑公主也都没有出什么幺蛾子。但是长乐宫中,阿娇觉得太皇太后的脸色越来越阴沉。列侯们甚至每天都会派人到宫中和长乐宫沟通。形势真是紧张万分。

  就在这样紧张的气氛中,新年终于到了,刘彻踌躇满志,新年庆典活动也是办得相当浩大,阿娇装作不知,继续抓紧自己的宫务和布局。

  建元二年终于到了。刘彻守孝一年年满,也正式除了孝服,怎么看,一代帝王也应该就此。

  可是阿娇却知道建元二年是刘彻的转折点,也许也是她的。

  新年过完,第一次朝堂上,刘彻就宣布宣布新政开始。新政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尊兴儒学、革除利弊和诏贤举荐。

  兴儒求贤本是新政的基础,虽然不喜儒生,窦太皇太后并没有发作,毕竟有些儒生的确是人才。并且推举大汉正统,皇权高于一切,这对所有的皇室成员、皇亲国戚是有利的。

  时承接景帝朝,诸侯王的威胁仍未解除。虽然削藩引发了七国之乱已被平除,淮南侯、齐王、燕王的叛乱已经剿灭,大大削减了诸侯王国的实力,但是分封的诸侯仍然没有解决。

  刘彻年少登基,当时的诸侯王权利虽然受限,但老谋深算的各列侯占据京城,违法乱纪,对“乳臭未干”的皇帝根本不放在眼中。

  刘彻早就对此不满,为了打压诸王侯的气焰,集中皇权能力,刘彻毅然开始新政。他对这个的应对就是列侯就国和检举皇亲国戚。

  这不是捅了马蜂窝吗?大汉建国至今,哪家列侯没有遭心事?这是一竿子把所有人都掀翻了。尤其是儒生上书言道皇帝应将列侯、外戚包括太皇太后的权柄全部收回,由皇帝一家言,也就是以后的政务不再需要太皇太后的御印。

  这下子太皇太后哪里还坐得住?于是诏见刘彻,怒道:“尔是要逼死我,逼死列侯和外戚,大汉真能太平?”

  刘彻早及知道列侯的动作,但是已经尝到甜头的他怎么肯放弃,但是大汉以孝治国,他只能跪下请罪,却丝毫不提废除新政之时。

  窦太皇太后心灰意冷,道:“你且去吧,以后不要来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