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104节(1 / 2)





  李姝点点头,“官人放心,我会看好家的。”

  第二天,赵世简先找了岳父李穆川。李穆川听到了沉默了半晌,他知道这个女婿是个有上进心的,但战场上多凶险,女儿才生了儿子,他又要上战场。可若不去,以后哪里有这样的好机会。女婿既然来问我,必然是经过了女儿同意,想来亲家也是同意的。也罢,去吧,多立些功劳,以后升的也快一些。

  李穆川这回走了后门,托严文凯把赵世简的奏折直接递到了御前。

  吏部高老尚书对贤妃家的这个妹夫有印象,哦,这个小子又想上战场啊。他心里直叹息,这么好的孩子,可惜不是我孙子。田尚书心想,你一个翰林学士,作甚想着上战场。但大伙儿都没说话。

  景平帝以为是个普通奏折,没当回事,严文凯是帝王心腹,笑着说了句,“圣上,老臣要跟您讨个人情哩。”

  景平帝惊讶道,“哦?爱卿想讨什么人情?”

  严文凯笑了,“老臣家里小女婿的妹夫,想上战场。但他如今在翰林院读书呢,想请圣上给个恩旨。”

  景平帝的笔头顿了一下,理了一会子才搞明白,严文凯说的是贤妃的妹夫,这个老货倒会说话,说起来这小子和朕也有亲,如今倒要托你的关系。

  景平帝继续写字,“他本来就平过叛乱,还立过功劳,这回既然愿意去,爱卿就带着他一起去吧,难得翰林院学士里居然也有可以上战场的。头先他不就是六品,给个六品中郎将,再立功去吧。”

  严文凯忙躬身道谢,“谢过圣上。”

  兵部尚书刘大人笑道,“当日此子要去翰林院,老臣还舍不得呢,难得能文能武。樊掌院,等大军得胜还朝,可是要还给我了。”

  众位大臣都笑了。

  得到了圣上恩旨,赵世简立刻打包要回家。

  翰林院一干供奉们立刻围上来,预祝他得胜归来。

  杨镇笑道,“简兄弟此去,定是旗开得胜。等你立了功劳回来,看样子是要离开翰林院了,你可是咱们这一科升得最快的一个了。”

  旁边有人打趣,“可不就是,赵学士,你比我们杨状元都升的快。”

  夏学士笑道,“赵老弟赶紧回家安顿好家事,听说后天就要出发了。我们就不给你送行了,等你得胜归来,我们给你洗尘。”

  赵世简谢过大家,火速赶回了家。

  吃过了夜饭,赵世简搬了张椅子,往正房门口一坐,“文崖,把大伙儿都叫来。”

  很快,两个丫头两个小厮并罗妈妈都来了。

  赵世简看着众人,说道,“后天,我就要去西北了。我走后,你们用心服侍二奶奶和庆哥儿。等我归来,自然有赏赐。若敢在家里作乱,欺辱二奶奶年轻。别说老爷和大爷不会饶了你们,等我回来了,自然有好果子吃。”说完,他一使劲,把椅子的扶手掰掉了,随便往边上一扔。

  大伙儿吓了一跳,玉娘忙道,“二爷放心,二爷不在家,我们会帮着二奶奶看好家,照顾好庆哥儿。二奶奶的吩咐,谁敢不听,我头一个不饶他。”

  赵世简点点头,“你们二奶奶如今带孩子忙,家里的事情,玉娘你多看着,外头的事情,文崖你带着墨染要多精心一些。若遇到难处,只管去柿子树巷找老爷大爷并大奶奶。”

  赵世简又看了看罗妈妈,“罗妈妈,你不是我们家的奴仆。若罗妈妈有事不能在我家做了,一定要提前跟二奶奶说。”

  众人一一都应了。

  第三天,赵世简换掉翰林学士的官服,穿上了军装,随着两位监军和二十几名军官一起,在三千士兵的护送下,星夜赶往西北。

  整个队伍走的静悄悄的,李姝连送行都没去。

  赵世简走后,前两天李姝很没精神,连庆哥儿的笑容都不能提起她的兴致。

  过了好几天,她终于缓过劲儿来,开始适应了官人不在家的日子。赵世简不在家,她紧闭门户,除了去买东西,其余时间大门都是从里面插上的,不许家里小厮和丫头乱走。

  李姝到这边的时间不长,如意坊这边的人她都认识,但相熟的比较少。左右两边邻居都是豪门贵族的旁支或亲戚,对她这种小门小户出来的,并无太多热情,故而她在这边一直没有和谁家深入交往过。如意坊来谁家有喜事,她凑个份子去吃顿喜酒,日常并不怎么和大家打交道,许多人家都是点头之交。

  若说和谁家关系好一些,大概是东边的曲大奶奶吧。曲大爷有个姐姐给宗亲一位老王爷做妾,自己如今也混到了七品。这人没啥本事,就爱吹牛,偶尔还会生气打老婆。曲大奶奶性子腼腆,挨了他的打后都是忍着。李姝看不惯,时常爱背地里叽咕两句,有一回还当面说曲大爷,时候也经常去看看曲大奶奶。

  如今赵世简不在家,曲大奶奶时常来坐坐,带着自己的小女儿露娘。

  除了曲大奶奶,孙氏也时常过来,问她有没有什么困难。柿子树巷那边有什么好东西,赵书良总会让孙氏带过来给她一份。

  整日在家无聊,李姝中途索性带着孩子回娘家住了一阵子。她带走了玉娘和文崖,让封娘和墨染看家,罗妈妈若是愿意,可以回去住几天。

  肖氏见女儿带着外孙过来了,心里很高兴。李穆川整日去衙门,三郎不是去学堂就是去参加文会,家里整日空荡荡的,如今姝娘带着孩子回来住,可算是有点热闹劲儿了。

  肖氏带人把正房西屋收拾好了,并把以前官哥儿玩的东西都摆出来给外孙玩。官哥儿以前做了很多衣裳,有一些还没上身就穿不得了,如今可算都有了用处。

  李姝住进了李家后,感受到了娘家人全方位的关爱。她要吃什么,只管跟肖氏说一声就可以。带孩子也有肖氏和叶妈妈帮忙,她越发清闲。连李穆川每天都从衙门回来的早一些,三郎也时常抱着庆哥儿玩。

  官哥儿呼啦吧跟着父母去了老远的地方,李穆川心里如何不想孙子。只是他一个大男人,总不能像肖氏一样整日把孙子挂在嘴上。如今外孙来了,可算又能给他添些乐趣。

  李姝来的头一天夜晚,大伙儿热热闹闹一起吃了顿晚饭,庆哥儿瞪着小眼睛,看看这个看看那个,肖氏爱得不行,把他抱到怀里逗弄,李穆川也摸摸他的小手。

  李穆川直接对女儿说,“姝娘以后就住在这里吧,等女婿回来了你再回去。家里一应东西都有,人又多,我和三郎每日都回来的。你一个人住在如意坊,我们不放心,柿子树巷那边肯定也是不放心。我明儿亲自去跟你公爹说,你只管好生住在家里。每日陪着你阿娘一起,带着庆哥儿。要是得闲了,还能去看看你阿爷阿奶。”

  第二日,李穆川果真找了赵书良说这事儿,赵书良满口答应,并让书海送了一份礼到李家,还给李姝送来二十两银子。

  书海鞠躬说道,“我们老爷说,多谢亲家老爷太太照顾我们二奶奶和庆哥儿,这样我们也就放心了。这些东西也不值个什么,请亲家老爷太太千万收下。另外二十两银子是给二奶奶的,让二奶奶想要什么,想吃什么,尽管着人去买,不要俭省。”

  肖氏笑道,“回去告诉你们老爷和大爷大奶奶,二奶奶住在我们家,样样都妥帖。东西和银子我们都收下了,定然会照顾好庆哥儿。”说完,肖氏让叶妈妈给书海回了些礼,书海就回去了。

  李穆川知道自己这个亲家向来在这上头从不落人话柄,女儿如今是赵家人,回娘家住,虽则自己和娘子定然是喜欢,但看在外人眼里,以为女儿在婆家受了委屈,如今大张旗鼓送了礼和银子来,也好堵一堵外人的嘴。

  肖氏把银子给了李姝,李姝不要,“阿娘,我回来白吃白住的,如今外头东西样样都贵,这些钱,就留作我们的饭钱。”

  肖氏嗔她,“胡说,你们母子回来了,我和你阿爹整日多高兴,你吃的再多,我们都只有嫌少的。这是你公爹给你的零花钱,你拿着。家里也用不上钱,除非明儿去你阿奶那里,你若要买东西,再从这里面出。”

  李姝听罢,只得把银子收了。

  李姝才来了没几日,丽娘也回来了。

  丽娘家里方二郎每天都要回家,她不能在娘家常住,最多时常过来吃个晌午饭,下午就要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