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98节(1 / 2)





  “不过,余叔你说得很对,这事情上头我们还需要备一些钱,至少订玻璃罐头瓶肯定是要钱的。”

  计议已定,阿俏就带着小凡回家。回家头一件事,阿俏就去检查她的私房钱。

  她手里还有几百现洋,大部分是当初盘下酱园的时候,剩下来的钱,还有些是近几年她住在惠山的时候,宁淑陆陆续续给她开销的,她都还攒着没有花掉。

  这些钱用来玻璃罐头,应该一时也够了。可若是将来“五福酱园”的生意能好起来,需要再扩大酱园的规模,这点钱却是杯水车薪。

  阿俏想:好在她还有时间,还可以想办法筹钱。

  于是她回家以后,第一个去找了宁淑。

  宁淑这个时候正在账房算账,以往她算账时候会将算盘“噼里啪啦”拨得山响,可是今儿阿俏站在账房外面的时候,里面却鸦雀无声。

  阿俏叫了一声娘,然后轻轻推门进去,见到宁淑正一只手撑着下巴,望着眼前的账册,正在发呆。

  “是阿俏啊,”宁淑突然猛省,手臂一晃,赶紧撑住桌面,转头望着阿俏,说:“你怎么来了?”

  “娘,您还好么?”阿俏见到宁淑的眼圈有点儿发红,赶紧来到宁淑身边,伸手一拉母亲的手,觉得宁淑的手心阴凉,情绪也十分低落。

  “娘有什么烦心的事儿?”阿俏忍不住想了想近来的家事,柔声问,“是不是常小玉……那个常姨娘又作妖了?”

  宁淑赶紧摇摇头。

  “你爹将常姨娘搬出去了。”

  这是头一回从宁淑口中提及常小玉的事儿,“他说,眼不见心不烦,大家彼此两处相安,也少些纷争。”

  听见阮茂学的言论,阿俏心头的火就“蹭”地往上冒:家里一个,外头一个,什么两处相安,这难不成,还是两头大了?

  “娘,爹是不是拿公账上的钱去养外室去了?”阿俏越想越气愤:常姨娘什么事都不做,好吃懒做,结果阮茂学给她租院子,叫人来侍候她;宁淑辛辛苦苦,操持家里的生意,结果还要养旁人?

  宁淑摇摇头,说:“这倒没有。”

  “不可能吧,凭爹在市府做文员的那点儿薪水?”阿俏对阮茂学了解得很清楚,阮茂学挣的钱,最多也就够给自己添点儿烟酒,连弟弟阮浩宇上学的学费都不够。这么多年,其实一直是宁淑打点的阮家生意,在盛着这么大一个阮家。

  “也不是,你爹他,动用了他那份干股的分红。”

  阮茂学原本名下有三成干股,后来分了一成出来给阮浩宇,自己剩下两成。阮家名下各人的干股每年都有分红,但是阮家人都放在账上,谁也不动,毕竟经营生意和阮家的日常开销,都是需要钱的。

  可是前些日子阮茂学一反常态,动了属于他那两成干股的分红。当时宁淑就知道不对,转脸阮茂学就将常小玉迁出去了。

  “娘啊,这可不行,您这是太好欺负了!”阿俏为自己娘抱不平,“要不这样,你记账的时候,也给自己发工钱?”

  阮家做账,从来不计阮家自己人的付出,宁淑经年累月,从来没有得到过一分报酬,她如今就只有自己名下那两成干股而已。同样情况的还有阮老爷子和阿俏,大家都是只管干活儿,一分也不拿。

  只有那个一分力气也不出的阮茂学,却坐享其成,拿了分红去供养外室。

  阿俏牙痒痒地想起了上回阮家在“小蓬莱”接受审核的时候,连向来懒得出面的阮清瑶都出来给阮家站台了,只有这个做爹的,从头至尾没有出现哼哼,阿俏心想,恐怕那时候他老人家就正在忙着给常小玉张罗搬家的事儿吧!

  “可是你爹说得也不无道理,”宁淑幽幽地说,“把常姨娘迁出去,眼不见、心不烦,他的家还是这里,他始终都会顾着家里,外头的,长长久久,也许就这么冷下来,忘掉了……”

  阿俏在心里呵呵了一句:她爹会忘掉常姨娘?没可能,常家那对母女俩,一定会提醒他的。

  “我想想也是,也许这人搬出去,过去的事儿就都过去了,就都翻篇儿了。”宁淑眼望远处,小声小声地说,“你爹最近也确实一下班就回家,哪儿也不去。可是我这心里啊,我这心里啊……”

  听母亲这么说,阿俏突然明白了:她这对父母,如今已经貌合神离,恐怕不仅仅是阮茂学,宁淑也渐渐明白过来过去的日子,他们恐怕永远都回不去了。宁淑心里存了常姨娘这一根刺,再也无法轻易让阮茂学走进她的心,两人因爱结缔,如今爱没了,这婚姻便也名存实亡,没有什么意义了。

  “娘”阿俏明白过来,颤声叫了一声宁淑。

  事实既已如此,她希望宁淑至少不要为难自己。

  “阿俏,”宁淑慢慢转过眼,伸手将垂在阿俏面颊一侧的散发别在她耳后,“你放心,我想世人大多都要经历这一段的。在这个家里,娘至少还有你,还有浩宇……”

  “对了,阿俏,过来寻娘,有什么事儿么?”宁淑想起阿俏的来意。

  “我来看看咱家的账册。”阿俏见宁淑存了这么一番心事,便不大好意思开口找宁淑要钱,干脆改天再提这茬儿。

  宁淑将近来的账册都推给了阿俏。阿俏慢慢翻着,突然问:“娘,怎么这两天在盐上的花销这么大?咱们家是一下屯了好多盐么?”

  宁淑摇摇头,说:“你不知道?就是你去徐家住的这几天,盐价已经翻了三五番上去了。”

  “这么厉害?”阿俏没想到这事儿这么快就发生了,此刻吃惊不小。

  “我们省不产盐,邻省却产。你想,两省交恶,这盐价岂不立刻见涨?我们阮家做菜式,用盐的量原本不多,就这样都能给你一眼看出来,你想想,若是换了小户人家,或是那些做酒楼大菜生意的,岂不糟糕?”

  阮家菜式,用料极其讲究,但是调味总体上讲求一个中正平和,不是那中口味很重的下饭菜。而且阮家另有一项独门绝技熬制火腿汁和干贝汁,这两件材料,本就自带咸味,所以阮家用这两样去煨制食材,额外用盐的量也自然少些。

  阿俏听宁淑提醒,知道上辈子曾经经历过的盐价暴涨事件终于来临。她记起余家夫妇说的,酱园已经在涨价之前进货,储了不少食盐,这下子,她放心了。

  哪知阿俏放心得有点儿早。宁淑告诉她的时候,盐价还只是涨。等过了两天,省城里盐已经断货了。

  听说这个消息,阿俏头一反应,觉得一定是那位回到自己地盘上的任帅恼羞成怒,干脆一下子掐断对省城的食盐供应。后来她想想,觉得这任帅应该没有这么无聊,况且事情蹊跷,这断盐的地界儿,只有省城和省城周边一带。大小商户齐齐地贴出告示,说是盐没了,想买也买不着。

  整个事情里透着些怪异,像是有人刻意让省城断盐,好引起省城一带百姓的恐慌,让省城城内自己先乱起来。

  俗话说,百姓出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一样都不能少,盐更是如此。菜式里若是没了盐,这菜还能有什么味儿?

  阿俏头一个记起狄九,赶紧悄悄去酱园,提了一瓷瓶儿的酱油,在小手包里揣了一包盐,带去给狄九。

  狄九见到阿俏的“馈赠”,长长舒了一口气,说:“丫头,你再不来,我这刚拿到执照的面馆,眼看就要关张了。”

  “狄九叔,这事儿真这么严重?”阿俏不大明白。

  狄九叹了口气,说:“省内的食盐,和米面一样,都是要特殊执照的。总共就那么几家商铺能买。那几家异口同声,一起说断了货,能叫人心里不慌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