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装客户端,阅读更方便!

第83节(1 / 2)





  去医院?

  阿俏的眼登时直了。她算了算去,算过所有人的反应,却唯独算漏了这个娘。可难道阮清瑶也没帮她私下解说一二?

  “是呀,妈,赶紧带阿俏好好看一看,千万别留下什么隐患才好。”阮清瑶蹬着高跟鞋,“蹬蹬蹬”地迎出来。她早就把束发的发带什么的都拆掉了,一头大波浪潇洒地散在脑后。

  阿俏盯着她。

  阮清瑶便冲她皱皱鼻子,那意思是:许你拖我下水,不许我看一回热闹?

  阿俏无奈,还没来得及将手中的油纸伞收好,就被宁淑拖走了。

  在医院里,阿俏则万分抱歉地望着当初为她“接骨”的大夫计宜民,看这位计大夫被迫展现浮夸的演技。

  “什么?这是真的?”

  计宜民冲着阿俏大喊,阿俏只能冲他无辜地眨着眼睛,尽量配合他的表演。

  “不可能!”计宜民将阿俏十几天前就诊时拍的病历找出来看过,又仔细检查了阿俏的手臂,最后从白大褂口袋里掏出手绢,抹着头上的汗水,说:“难道……这,真有天意?”

  阿俏拼死忍着,要是宁淑不在她旁边,这会儿她估计早已笑昏过去了。

  “不管上回是不是误诊,计大夫,我这个当娘的只想说,阿俏的手臂没事儿就好……”宁淑泪水涟涟地答道。

  阿俏与计宜民对视一眼,两人心下都暗自舒了一口气。

  “可是,我儿手臂上留下的这些疤痕又是怎么回事,若是你当初没有给她打石膏,伤口便不会这样,也不会留下这许多疤痕。”宁淑一口气说下去,阿俏和计宜民脸色顿时一变。

  “计大夫,你一定要想想办法,一定要想想办法,我儿长这么大,她外祖家没有让她吃过半点苦,身上没有半道伤疤,这回一下子添了这么多伤痕,你叫我这心里头怎么过得去……”

  阿俏发誓,她的母亲宁淑绝对不是一个爱唠叨的人,可是为了她的胳膊,这恳求的话像车轱辘似的来回来去地说。

  计宜民十分尴尬,可是除了安慰之外,也说不出来什么。阿俏眼带温柔,轻声哄母亲:“娘啊,您先出去休息一会儿,您在这里说着,人家大夫也没法儿静下心来处方。”

  宁淑一想也是,赶紧伸出帕子,将眼泪擦干,冲计宜民点点头,抱歉了一句,转身出去了。

  “我的表现怎么样?”宁淑一出门,计宜民已经兴奋地冲阿俏低语,“我原来在学校的时候,是话剧团的骨干,怎么样,现在是不是宝刀未老?”

  阿俏无语。

  “不过你手臂上的疤么,可能确实在一两年之内很难消去。如果你真的介意,可以选一些长袖的,窄口的衣物。你的手臂形状本来就很美,这样穿衣也不影响你什么。”

  说到阿俏手臂上的伤疤,这计宜民就一筹莫展了。

  阿俏不在意,笑着说:“在手臂上留疤,总比在心头留要好那么一点儿不是?”

  计宜民一竖拇指:“豁达!”

  阿俏就又从随身的小荷包里取出一只瓷瓶,问:“大夫,您觉得这个会是什么?我闻了闻,觉得像是药膏。”

  计宜民接过小瓷瓶,看了看,问:“这是士安给你的?”

  他也不等阿俏回答,直接说:“这瓷瓶上头有士安那间‘知古斋’的标记。对了,士安当年也是剧团成员,他,咳……反正他只有在我不在的时候才能演上主角。”

  说着计宜民将瓷瓶揭开,挑了一点药膏闻了闻。

  “难怪士安前几天打电话来问我你的伤情,我只跟他提了一句可能会留疤,他就去给你准备了这个。”

  计宜民转过脸来看着阿俏,随口说,“还真没见过士安对什么人这么上心过。”

  阿俏低下头,对计宜民这句话她不方便评价。

  “得了,他的事儿我不方便多说,以后让他自己告诉你就好了啊。不过你手臂上的疤痕,我收回以前那句话,坚持使用这个药膏,等这个冬天过去,绝对会有成效。”

  “阮太太请您进来吧!”计宜民随即将宁淑请进了诊室。

  “令嫒手臂已经完全无碍,可是以后必须小心,再磕着碰着哪里都是很容易受伤的。”

  阿俏心想,这不是废话么。宁淑却很认真,一一点头记下。

  “还有啊,阮太太,虽然我不是皮肤科或者是整形科的大夫,可是多亏我家学渊源,确实对祛除疤痕有那么一点儿心得……”

  阿俏几乎想要伸手捂脸太浮夸了,简直像个坐堂问诊的老中医大夫。

  “……有一种祛疤的药膏非常适合令嫒的伤情,可是配制起来需要时间。所幸前一段时间有位病人的情形与令嫒差不多,配制了不少,眼下我这里刚巧还剩了一小瓶。我看令嫒不妨先拿去试用,看看效果,若是效果好了,再到我这里配制也不迟。”

  阿俏悄悄伸手,向计宜民伸出大拇指:说得入情入理,编得太完美了。

  计宜民也冲阿俏抖抖眉头,刷刷刷将处方写了,病历上无非写些什么“静心休养、毋令劳动”之类的套话,然后他就给阿俏包上了那只瓷瓶,起身送宁淑母女两个出诊室。

  “阿俏,你这真是,这真是……”对于亲生女儿的这次“胡闹”,宁淑现在回想起来还会一身一身地出汗。

  阿俏赶紧去扶她的手,小声地赔不是:“娘啊,以后我再也不胡闹了好不,今儿也是……实在是看他们欺人太甚,气急了才……”

  宁淑捧起她的小脑袋,将自己的额头靠在阿俏的额头上,轻轻地说:“娘……娘现在可终于明白了,娘其实从来都不希望你学成多么高超的技艺,娘只要你这一辈子平平安安的,无忧无虑,娘这才能放心。”

  这与当初去浔镇接她的那个宁淑,已经判若两人了。阿俏连忙伸手揽住宁淑的脊背,小声说:“娘,我也希望你能过上舒心的日子啊!”

  宁淑心内藏着阮家里一大堆添堵的事儿,唯独见到女儿的手臂没有大碍,疤痕也有希望消除,令她心怀大畅,暂时抛却一切烦恼。

  第二天,早报的社会新闻版刊了整版上官文栋关于阮家的报道,阮家毫不意外地狠狠出了一回风头。

  这则报道中,阮家是受到打压、苦苦挣扎,却最终凭借实力翻盘的一方,然而打压阮家的另一方则成了饮食协会会长赵立人。在报道里这曾华池反倒被洗成了主持公道,力排众议,帮助阮家通过审核的人。

  上官文栋的这篇报道,显然是送到报社总编手里之后,又连夜改过,这才付梓印刷的。